您当前位置: 首页/黔江动态

“迎接高铁时代 建设中心城市”大讨论——代表委员访谈

日期:2025-02-14

区政协委员、区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主任唐红:

高铁开通后,与重庆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将从现在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内,黔江将进一步融入全国大交通的“都市圈”,从此步入“快车道”、按下“快进键”,开启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。建议:

一、加快高铁站配套设施建设。要加快高铁站附近客运建设,按片区开通到乡镇的客运服务和直通各个景区的客运服务,便利旅客、群众出行。要加强高铁站少数民族文化建设,利用好高铁站过道、候车厅等空间,融入土家文化和“宁愿苦干、不愿苦熬”的时代精神,讲好黔江特色文化故事,增强旅客“第一印象”,打造具有黔江辨识度的高铁站。

二、促进“文旅康养”融合发展。立足“1个5A+7个4A”旅游资源和康养产业现状,发挥黔江生态资源优势,推动文旅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。要推广“医养”结合,持续深化医疗高地建设,不断完善养老机构建设,完善康养、医养一体养老场所建设,主动承接重庆养老需求疏解。针对养老人群,打造民宿养老、院落养老等特色养老模式,开展景区适老化改造,吸引更多老人来到黔江“候鸟式”养老。

要突出“乡村”底色,发展“乡村+旅游”,打造周末游精品路线,结合农时和黔江产业发展,融入果树栽种、插秧体验、现场采摘等农事活动,吸引家庭出游人群体验农家饭菜、土家民宿和农耕文化,为乡村旅游提供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区政协委员、金三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符浩:

高铁时代呼啸而来,黔江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,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建议:

一是大力推动新业态发展,以新业态留住新青年。制定适合灵活化工作的具有创新性的保障性政策,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。建立更加通畅和宽阔的职业发展通道,防止“新生代”就业者低水平复制。建立更加多元的技能培训体系,满足青年劳动者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阶段的发展需要。

二是抓住银发经济机遇,积极布局“未来老年产业”。明确产业结构和分层,拓展老年医疗旅游、观光旅游等业态,推广怀旧游、青春游等主题产品,积极回应老年群体“诗和远方”新需求。拓展居家助老服务,支持物业企业与社区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助餐等服务,鼓励家政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发展多业态居家养老上门服务,对困难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,探索设立以专业照护为重点的“家庭照护床位”。丰富老年文体服务,构筑多层次、立体化社区老年大学办学网络,设置老年人教育、文化、健身等交流场所,积极把银发经济培育成面向“夕阳市场”的“朝阳产业”。(记者 龚节品)

Baidu
map